普立茲克建築獎桂冠得主 愛爾蘭深耕教育女性建築師
日期:2020-04-28
The 2020 Pritzker Prize Laureates
Yvonne Farrell and Shelley McNamara
普立茲克建築獎桂冠得主
國際建築界的最高榮耀─普立茲克建築獎已於日前宣布,由來自愛爾蘭都柏林的Yvonne Farrell 與Shelley McNamara 共同榮獲了此項殊榮,「為了表彰她們對待建築及創作方式永不妥協的敬業實踐,對合作的堅韌信念,對同行的慷慨分享─尤其是在2018 年威尼斯雙年展等活動中的表現,為了她們對追求卓越建築的長久承諾,對環境擔負責任的創作態度,她們具備國際化的視野,同時對各個項目地點的獨特性兼收並蓄……綜上所述因由,未及悉數概括,我們把2020 年普立茲克建築獎授予Yvonne Farrell 和Shelley McNamara。」2020 年度評委會的評審辭中如此寫道。
對建築的熱愛啟蒙於孩提時代
回顧童年時代,Shelley McNamara(1952)追憶道:「我對建築興趣的啟蒙源自孩提時代一次去利默里克拜訪姨母的經歷。這是一棟十八世紀的豪宅,坐落在一個優美的主街區,姨父在一樓經營藥房,用一排精緻的桃花心木鋪陳襯護,而姨母利用門廳上方的一個房間開辦了一所小型蒙特梭利學校。這喚醒了我對房子的認知好奇,我至今清晰地記得空間和光線帶來的感覺,這對我而言絕對是一個啟示。」Yvonne Farrell(1951)則是分享道:「我兒時最初的記憶之一就是躺在家裡的小型三角鋼琴下面,仰靠著地板上的墊子。當母親在我上方彈起鋼琴,我記得這件胡桃木樂器下充滿音樂旋律的美妙空間已經刻入我的意識裡。我在愛爾蘭奧法利郡的塔拉莫爾長大,一座由錯落的街道和廣場、石頭搭起的倉庫、精心建造的房屋和一條運河組成的小鎮,水道在風景中剪出一條奇妙的弧線。每到春天,城郊的一片橡樹林裡有漫天遍野的風信子。大自然感覺如此親近,觸手可及。」
洛雷托社區學校 Ros Kavanagh®
求學時代結識攜手建築事業
兩人則是結識於校園時代,當時兩人都就讀於都柏林大學(UCD)建築學院,師從新晉加入的理性主義建築師們,力圖挑戰學術機構固有的思想與文化。1976年畢業時,兩人雙雙獲得留校任教的難得機會,她們在UCD執教直至2006年,並於2015 年被聘為客座教授。「於我們而言,教學始終是一種平行現實,」Yvonne 評論道,「這是我們嘗試提取經驗,並將其饋贈給未來世代的方式,讓他們隨著文化的發展人盡其才。因此,教學是一項雙向的工作,我們在向學生學習,同時希望學生也能從我們身上有所獲益。」1978 年,法雷爾和麥克納馬拉與其他三位同仁聯合創立了格拉夫頓建築事務所(Grafton Architects),名稱取自最初辦公室所在的街道,意在優先體現一方處所,而非一群個體。其重要的建築作品包括北國王街住宅、都柏林大學愛爾蘭城市研究院、索爾斯蒂斯藝術中心、洛雷托社區學校、財政部辦公樓,以及利默里克大學醫學院……等。
利默里克大學醫學院 Dennis Gilbert®
優化建築並體現周遭環境需求
因為兩位建築師皆來自愛爾蘭,這是一個山脈綿延、懸崖遍佈的島國,她們因而得以培養出對每個地方的地形地貌、氣候變遷和自然環境的敏銳感覺。她們的建築設計始終保持著豐富的用意,但又很適度;優化了城市並增加可持續性發展來回饋當地的需求。利馬工程技術大學的校園(利馬,秘魯2015 年)位於一個充滿挑戰性的地點,一側是陷在深谷裡的高速公路,而另一側毗鄰居民區。她們的設計成果是一棟垂直佈局的退縮式建築,同時與地形和氣候的要求相呼應。其中的開放空間旨在自然引入來自海洋的清涼微風,並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空調的需求。在財政部辦公樓(都柏林,愛爾蘭2009 年)的設計中,她們選用當地石灰石製作的厚板,為建築物賦予了力量感。凹入或與立面齊平的窗戶,其下方均設有格柵,使得新鮮空氣能夠在整個建築物中流通。建築物在各個立面均有開窗並非這座城市建築的典型風格,能夠提供全景視野。
利馬工程技術大學校園 Iwan Baan®
財政部辦公樓 Grafton Architects®
注重內外空間彼此的對話
注重建築內部和外部之間的對話也是兩位建築師的特色,這一特點體現在公共和私人空間的融合,以及富有深意的建材選擇和建材完整性上。Farrell 解釋道:「我們在工作中要做到的,是了解各個群體的不同公民意識,並嘗試找到一種架構來應對其中的相互重疊,從而加強彼此之間的關聯。」博科尼大學(義大利米蘭,2008 年)在居住者和生機勃勃的城市之間建立起社區,通過一樓的公共空間(並延續至室內)及其上方遮蓋的浮動頂篷,拓展到了垂直分佈的校園之外,讓路人與學生之間產生互動;圖盧茲第一大學經濟學院(法國圖盧茲,2019 年)的特色—磚砌支撐、坡道和庭院是這座城市的象徵,城裡遍佈著橋樑、牆壁、長廊和石塔;北國王街住宅(愛爾蘭都柏林,2000 年)有意識地規避了外部設計項目,以此與鄰近倉庫的克制感產生呼應。
博科尼大學 Federico Brunetti®
博科尼大學 Federico Brunetti®
圖盧茲第一大學經濟學院 Dennis Gilbert®
拉進人與建築的親密感
兩位建築師同時也是比例運用的大師,在宏大的建築物中也能以人的比例保持與環境的親密感。如索爾斯蒂斯藝術中心(愛爾蘭納文,2007 年)波浪形的劇場地面讓觀眾和表演者之間形成了物理空間的親和貼近;位於帕萊索的礦業電信學院集團(法國巴黎,2019 年)項目,開放空間、窗戶、玻璃幕牆和開放式天花板的大量運用讓自然光漏過房間前的走廊,令人們感覺光線穿透了樓宇內部大大小小相互交錯的各種空間。
礦業與電信學院集團 Alexandre Soria®
McNamara 指出:「建築是人類生活的框架。它為我們提供棲身之所和歸屬感,並將我們連接到外部世界,這可能是其它空間塑造學科所無法做到的。」Farrell 也接著補充說:我們行業的核心在於發自內心地相信建築至關重要,這是人類發明的一種文化空間現象。」兩人的合作關係合作反映了彼此對等的同業夥伴之間真正的心靈相通,她們的建築作品展現出令人難以置信的力量,在各個方面都與本地情境密切相關,對每項委託做出差異化回應的同時,保持了作品的真誠,並通過責任感和對社區的關注超預期滿足了建築所在地的要求,獲得普立茲克建築獎的肯定絕對實至名歸。
- 資料來源:
- DECO雜誌
- 照片來源:
- The Pritzker Archite